大学物理课程举办第十期教师学习共同社活动 返回

  • 2017-06-21
  • 00:00

2017年6月20日下午两点,大学物理课程在虎溪校区理科楼四楼公共讨论区进行了第十期教师学习共同社活动。大学物理课程教师学习共同社,是由教师自主组织的,以如何进行大学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结构设计为主题的教师学习活动。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是学校启航计划背景下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卓越教学研修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电动势和电磁感应定律两部分有效教学结构的讨论,由魏华、奚伊老师主讲,来自大学物理课程的14位任课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要在回路中形成恒定的电流,需要哪些条件?从这个问题出发引出非静电力和电源的概念,简单介绍几种电源及相应的非静电力。定义非静电性场强和电源电动势,理解电源电动势即为非静电性场强由电源负极到正极的线积分。注意:电动势符号的写法和读法应统一。电源电动势的方向由电源负极指向正极,多个电源串联后的电动势可表示为非静电性场强沿l的线积分(若l为回路,则为回路积分)。注意:电源电动势并不等价于电源两端的电势差。
由历史上的几个电磁感应实验引入电磁感应现象,并阐述其实质是通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有感应电流产生。现场演示磁铁缓慢穿过铜管的实验,简单解释其原因,引出楞次定律。举1~2个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例子,并简要阐述楞次定律的物理意义——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中的具体表现。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会计算回路上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会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本部分建议至少讲两个例题:(1)长直载流导线旁共面放置矩形线框上的感应电动势;(2)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有条件可现场演示手摇式交流发电机发电的过程,观察灯泡忽明忽暗的现象。
本部分内容有些老师讲解的顺序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对知识点也有自己的理解,但有的理解可能是错误的,有的则把问题复杂化了,因此利用教师共同学习社活动进行集体讨论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先理顺自己上课的思路,保证其逻辑清楚,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正确地理解知识点,理顺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对大学物理课程才能有一个整体地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