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在重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支持下,“大学英语提高课程协调人”项目的12位教师在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欧玲书记和李小辉副院长的带领下,赴香港理工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和走访调研。
11月16日,欧玲、李小辉等调研组一行到访香港理工大学英语语言中心。首先,中心主任Bruce Morrison博士对调研组到访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对中心本科与研究生英语课程的设置和管理框架进行了简要介绍。中心副主任Julia Chen就中心主持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作了详细的阐述,她指出中心的80名教师目前为全校3万多学生提供近60门不同类型的课程,而且为了适应香港从2012年开始全面推行的四年制本科教育,中心的教学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为满足不同学院、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中心开设了强化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LCR课程,针对全校学生共同需求的CAR课程,面向学生职业需求的PRLT课程,以及各专业学科所需的ESP课程等。之后,中心负责质量保障和测试的团队负责人Juliana Chau博士对中心开展的本科与硕士课程评估做了详细的介绍。香港理工大学以“成果为本法”为基础,要求所有课程都需要具体、可观测、可评估的成果,以及成果取得的途径与方法,所有教师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Anna Ho女士对中心主办的学生活动、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做了风趣而富有激情的讲解。调研组在Joe Ching博士的带领下参观了“自主语言学习中心”与“自主学习平台”,学习中心丰富的资源、全面的功能、方便的操作,让所有参观老师赞叹不已。最后,负责学术发展的Jane Robbins博士与David Wong博士介绍了中心的教师发展与科研学术活动。整个交流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11月17日,调研组到访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与外语教学部主任王哲、副主任张雪英进行了座谈。王哲主任首先就中山大学英语课程框架、课程开设的主要特色做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带领教师们赴中大大学城校区进行课堂观摩,各位教师根据开课需要与个人兴趣分别选择了不同的课堂,并在课后与中大的同行们深入交流。

此次港、粤两地的学术交流活动,不仅让参加交流的教师们有机会接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更极大地促进了他们在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自身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反思,有助于他们提升课程意识、增强教学能力,从而推动重庆大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