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4—15日,第四届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举行。本届论坛以“通往未来之路:教育·技术·方法”为主题,包括多个专题论坛和工作坊:学习科学与未来教育发展、未来学习空间与技术、互联网+国际汉语教育、互联网+大学教师发展、互联网教育创新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专题论坛,“迈向实践的游戏化学习”工作坊,SEL体验工坊:核心素养从理念到实现,跨界分享Talk马拉松。来自教育部和众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小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企业的400余人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活动,我中心付红桥副主任参加本次主题论坛和互联网+大学教师发展专题论坛。
大会主会场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系系主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主持。教育学院院长陈晓宇致开幕辞,希望本次活动能够带来思想碰撞、酝酿创新。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闵维方从经济社会与教育的宏观视角讨论了教育创新的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基于脑科学研究,深度分析了人脑是如何学习的,以及怎样才能促进有效学习。
.jpg)
闵维方作专题报告
.jpg)
韦钰作专题报告
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以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典型案例,探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路径。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从宏观教育发展方面分析了互联网对教育带来的变革。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处长张拥军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分享了对教育信息技术的冷思考,提出用冷静的态度对待新兴科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汪琼根据网上教学实践的大数据分析,分享了如何用数据来改进慕课设计。此外,还有多位专家在会上分享了研究心得。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就第一天的大会作了总结发言,表示论坛将以更为开放的形式开展,希望更多的机构和人员参与其中。
2017年1月15日,“互联网+大学教师发展”专题论坛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新维学习空间站成功举办。该论坛是第四届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的专题之一,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主办、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和北京联合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承办。来自全国56家高校和相关单位的70多位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师培训主管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论坛交流。
.jpg)
本次论坛聚焦互联网+对大学教师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研发、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范式变革、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发展环境与支持技术、未来教育的入口和高校教师发展基础支撑环境建设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论坛休息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及典型代表企业,对中心的业务运营和特色企业留下深刻印象。
.jpg)
通过参与本次主题论坛和专题论坛的学习交流,了解了脑科学研究的前沿——神经教育学,加深了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有助于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对以后的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