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4日下午3点,西南财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远均教授、山东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李赛强教授及土建与水利学院的刘广荣副教授在重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行课堂教学评价经验分享会,向我校与会的部分校级督导、教学副院长、系主任、青年教师,以及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等40余人介绍了两个学校有关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和反思,与到会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白晨光教授参与了该活动并同专家热情交流和互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彭静教授主持了经验分享会。
.jpg)
目前,我校正在构建以人才培养为“圆心”的制度和资源保障机制基础上展开一系列综合改革。在本科教学中,着重从课程目标、课程教学组织、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效果等方面实施新一轮的课程建设,同时大力度调整对学生成长缺乏贡献的课程,切实促进注重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形成性教学评价。为配合教务处对学校新教学评价方案的实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了此次经验分享交流活动。
西南财经大学的王远均教授着重介绍了该校“六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反对以学生评教分数为唯一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观测点,将教学评价主体拓展为校院领导、同行(专家、实业界人士)、督导、学生(全员)、高年级学生、毕业生六个主体,并围绕六大主体制定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具体措施。评估体系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实行多部门、多单位的协同机制,强调校、院、系三级教学责任制,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jpg)
山东大学的李赛强教授,介绍了该校的校院两级教学咨询的服务体系。山东大学依托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出一支教学咨询员队伍,他们通过收集客观的课堂观察和学生反馈信息等数据,协助教师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李赛强教授详细介绍了学校教学咨询员的招募方式和实践经验。从实效来看,大部分教学咨询员能够示范性的带动青年教师投入教学,对学科教师起到同侪辅导的作用,并成为中心和学院之间沟通协调的桥梁。李教授反思了山东大学通过教学咨询员做第三方教学评价的模式存在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以教学咨询活动的开展为依托,不断进行深度学习与群体对话,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观点。

山东大学的刘广荣副教授,是该校骨干教学咨询员之一,在教学评价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李赛强教授介绍了山东大学校院两级教学咨询的服务体系架构后,刘广荣副教授侧重介绍了她在进行“中期学生反馈”中所做的具体内容和体会。刘广荣副教授认为中期学生反馈其实“就是一份合身的私人定制”,“是协助教师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她特别提出,根据实践效果来看,教学咨询员除了促进课堂教学、教师发展,同时对学院的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发展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是他们在活动启动初期所没有想到的一个意外的收获。

通过三位专家的分享,我们看到了不同学校都关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与民主。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了解与信任、鼓励教师、共同反思”的评估文化。
在经验交流会上,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彭静教授对西南财经大学和山东大学的三位专家的分享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两个学校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经验为我校实施新的教学评价方案提供了有益参考。她提出,重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一如既往的围绕教师教学发展展开一系列活动,并将逐步开展讲座、沙龙、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搭建交流、沟通平台,为学校新的教学评价方案的实施做好服务工作。
交流会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还对部分参会教师进行了视频访谈。大家提出,多维度的指标体系使整个教学评价更加充实,建议学校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在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中的参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