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赴西北民族大学参加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修班学习 返回

  • 2015-04-10
  • 00:00

为促进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改革,推动学校教师教学发展工作的开展,中心邀请教务处副处长袁云松、质量科长吴芳,与中心工作人员一行四人赴西北民族大学,参加3月30号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修班学习。
本期研修班采取互动讲座和工作坊的形式展开,邀请到的主讲嘉宾为加拿大皇后大学的教学中心的Klodiana Kolomitro博士和台湾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李纹霞博士,以及山东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李赛强教授。
Klodiana Kolomitro博士以学业评价为讲授主题,介绍了“评价”的词义、导向及实践,比较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不同,形成性评价更注重质量的提升,而不是质量的判断。K.K.博士介绍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模型及其修正模型,重点推荐了ICE(Ideas/Connections/Extensions)模型,引导大家对支撑ICE模型的评价策略进行思考。K.K.博士认为,通过反馈和评价,不断校正教学行为,获取学习成果,然后根据学习成果调整反馈和评价的方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在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反馈问题上,K.K.博士分析了传统反馈方式的缺陷,提出了反馈的5个指导性建议,并强调每次评价前应告知学生评价的目的。K.K.博士还与学员们就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力进行了探讨。

李纹霞博士首先以“如何让教学有效又有趣”为主题,与学员们探讨了如何运用教学技巧进行教学互动。她分析了有效教学的三层含义和六大原则,详细介绍了有效教学结构BOPPPS的具体内容。通过对不同教学方式中学生记忆程度的研究数据和其他国外研究数据的呈现,印证了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性。李纹霞博士还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研究,向学员们展示了互动式教学的多种技巧。在“学习成果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务”的工作坊中,李纹霞博士以通识课程为例,与学员们分享了学习成果导向的课程设计流程,与传统的课程设计的不同,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流程要求教学活动需要以一定的有效评价为基础,随时进行调整和校正。
李赛强教授则以大班教学的设计、管理和评价为主题,从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角度探讨了大班教学的利弊,提出提高大班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为此,她提出以学习为中心的大班教学设计,要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情景学习理论为指导,从促进和珍视学生参与、课堂环境设计、改变评价方式和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四个方面,采取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大班教学。

本次研修班以教学评价和教学策略为主线,引入了前沿教学理论和方法。系列工作坊充分展示了参与式互动教学方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使受训学员受益匪浅,对我校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具有积极意义。